25/07/31
导语
美国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提高,给全球汽车行业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者丨康 琴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何增荣
GlobalData 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长 4.9% 至 4447.4 万辆。仅从销量层面看来,全球汽车市场的形势似乎是一片大好。
然而,通过整理近日 10 家跨国车企相继发布的今年二季度(即 4 月至 6 月,日系车企为 2025 财年第一财季)和上半年财报却发现,营收下滑和利润暴跌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有车企营收实现不错的增长,利润也是大幅削减的。
各家车企表现不佳的原因虽各有差异,但部分原因是相同的,比如美国市场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提高严重影响销量和利润、市场竞争加剧、电动化转型压力较大等。
营收净利润双双走跌
依次来看,作为全球汽车集团巨头之一的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大致与去年持平,只微跌 0.3% 至 1584 亿欧元(相当于 13,014.1 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却下跌 33% 至 67 亿欧元(约合 550.5 亿元人民币)。其中,二季度大众汽车的营收同比下跌 3%,营业利润跌幅为 29.4%。
大众在财报中指出,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美国对进口车和零部件关税上调与重组导致的,甚至直接点出前者给集团造成高达 13 亿欧元的成本。
同时,奥迪、大众乘用车以及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的重组准备金约 7 亿欧元,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的费用支出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大众还认为目前利润率较低的纯电车型销量增加,也是集团盈利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用汽车未公布上半年数据,但从二季度情况来看基本与大众相同,营收微跌 1.8% 至 471.2 亿美元(相当于 3,387.3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跌 35.4% 至 18.95 亿元(约合 136.3 亿元人民币)。
通用的财报显示,4 月开始实施的美国新进口关税政策给集团造成了 11 亿美元的成本,这是集团利润下滑的最主要因素。通用还表示,尽管已经通过削减成本和战略调整降低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但预计全年关税会造成 40 亿美元至 50 亿美元的损失。
与通用相比,同样拥有美国血统的 Stellantis 日子更难过。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 营收为 742.6 亿欧元(相当于 6,101.2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 13%,净亏损 22.6 亿欧元(约合 185.4 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 56.5 亿欧元。
对于净利润直接由盈转亏,Stellantis 的解释是,北美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Stellantis 的销量就已连续走跌数年,原本计划今年通过产品调整等措施提振该区域市场的表现,但美国新的进口关税政策打乱了这一计划。
为了降低关税的影响,今年 4 月 Stellantis 曾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工厂的生产。Stellantis 称,今年上半年美国新进口关税已经造成 3 亿欧元的损失,全年的损失可能达到 15 亿欧元左右。
此外,和大众一样,Stellantis 也进行了内部重组,涉及取消氢能源汽车项目、调整汽车制造平台以适应混合动力车市场需求等调整,由于轻型商用车业务向电动化的转型进程缓慢,集团还面临着可能高达 26 亿欧元的欧盟碳排放罚款风险,这一系列的成本接近 33 亿欧元。
即便不将这些费用计入其中,Stellantis 的调整后营业利润也仅为 5 亿欧元左右,几乎只有去年同期 84.6 亿欧元的零头。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走跌的还有奔驰集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 663.8 亿欧元(相当于 5,453.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8.6%,净利润同比下跌 55.8% 至 26.9 亿欧元(约合 220.8 亿元人民币),其中二季度营收为 331.53 亿欧元,同比下滑 9.8%,净利润的跌幅更是达到 68.7%。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上半年奔驰在中国、北美和欧洲这三大最重要的区域市场销量均走跌,其中中国市场的的跌幅最大为 14%。而受新进口关税的影响,二季度奔驰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也同比下跌 12%。奔驰在财报中称,部分车款进入新旧交替阶段也是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的重要原因。
所有车企无一幸免
与上述车企多公布了上半年的整体情况不同,现代、特斯拉、起亚、日产、沃尔沃和三菱则只公布了二季度的表现。
其实,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来说,今年二季度算是喜忧参半,得益于销量的持续增长,两者的营收分别为创下 48.3 万亿韩元(相当于 2,496.4 亿元人民币)和 29.4 万亿韩元(约合 1,517.4 亿元人民币),均刷新各自的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但可惜的是净利润却分别下跌 22.1% 和 23.3%。
对此,现代和起亚均指出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进口关税政策的变动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虽然现代 - 起亚集团在美国拥有现代汽车阿拉巴马工厂和起亚汽车乔治亚工厂,但这两座工厂还无法完全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要知道,即便加上今年 3 月动工的乔治亚州电动汽车工厂,集团在美国的年产能将达到 100 万辆,但这仍远远低于去年全年其在美国共计 170 万辆的销量。因此,目前现代 - 起亚依旧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车型到美国,在新关税政策下,相应的成本势必要大幅增加。
由于电池、钢材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生产电池的锂、镍、钴等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电动车成本增加,又因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不断攀升,集团整体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作为专攻新能源市场的车企,特斯拉的生产成本自然也有所增加,同时它在美国市场也受到进口关税的影响,再加上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的销量均不佳,因此今年二季度其营收同比下跌 12.0% 至 225.0 亿美元(相当于 1,617.9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下跌 16.0% 至 11.7 亿美元(约合 84.3 亿元人民币)。
9 月美国将开始取消电动车的税收抵免优惠,届时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特斯拉 CEO 马斯克也称,接下来销量可能会连续数个季度出现走跌,为此他确认特斯拉旗下的平价车应该会在下半年进行量产。
对于接下来的走势,日产汽车也持较为悲观的态度,认为接下来的二季度的销量和利润不会有所好转。
继 2024 财年亏损之后,今年第一财季日产汽车再次出现亏损,营收 2.7 亿日元(相当于 1,305.2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 9.7%,净亏损 1,157 亿日元(约合 55.9 亿元人民币)。这是日产汽车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财年的第一财季出现亏损。
美国进口关税给日产汽车造成了 687 亿日元的损失,但日产销量和营收双双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产正在缩减产能"断臂求生",计划到 2026 财年全球产能削减 20%。
另一家日系车企三菱汽车的情况更糟,今年第一财季其营收虽只下跌 3% 至 6090 亿日元(约合 294.4 亿元人民币),虽然它在美国市场的年销量仅为 10 万辆左右,但美国进口关税政策和终端优惠仍造成 144 亿日元的额外成本。因此,第一财季三菱的净利润仅为 7.38 亿日元(相当于 0.4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 97.5%。
而在美国市场年销量同样为 10 万余辆的沃尔沃集团,也遭受到进口车关税变动的重创。为了应对美国电动车市场需求的低迷,沃尔沃已开始从美国市场中撤出轿车和旅行车,目前仅在该市场销售其全球 13 款车型中的约一半。
是以,今年二季度沃尔沃营收同比下跌 12% 至 1,229 亿瑞典克朗(约合 903.9 亿元人民币),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为 134.8 亿瑞典克朗(相当于 99.1 亿元人民币),同比跌幅为 30.7%。
康琴
只想跨过山和大海
THE END
佳成网配资-配资查询官网-配资开户公司-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